俄乌战争打了四年,现在终于要正式谈停火的事情了。不过,坐下来谈的不是俄罗斯和乌克兰,而是特朗普和普京。
8月8日晚上,特朗普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兴致勃勃地宣布,他和普京将于8月15日在“伟大的阿拉斯加州”会晤。
说实话,会面本身不算什么爆炸新闻,因为美俄两边早就悄悄为此铺了很久的路。就算在前不久通电话后,特朗普突然改口,说要重新给乌克兰送去军事援助,还给了普京一个“50天最后通牒”,威胁要对所有买俄国石油的国家搞“二级制裁”,可两国高层的联系却从没断过。前几天,特朗普的特使刚去了趟莫斯科,还在克里姆林宫受到普京的热情会见。
真正让人有点意外的,是会面地点。之前坊间猜测不是土耳其就是沙特,结果却选在了阿拉斯加。
阿拉斯加虽然现在是美国的地盘,可在19世纪以前它是俄罗斯的领土,后来才卖给美国。对普京来说,这地方离俄罗斯本土只隔着个白令海峡,既安全又不像去华盛顿那样有心理压力。对特朗普来说,这是自家“后院”,但历史上又跟俄罗斯有渊源,有一种“半主场”的感觉,方便塑造平等对话的氛围。更妙的是,当年美国买下阿拉斯加就是一桩“大国交易”,如今在这里谈领土问题,自带一种历史的戏剧感。
这次“双普会”之所以被全世界瞩目,不只因为它是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俄领导人的第一次直接对话,更因为这是普京十年来首次踏上美国领土。而且,这次会谈很可能并不是象征性的,而是会讨论俄乌战争停火的实质性步骤,其中一个核心的议题就是所谓的“领土互换”。
泽连斯基和欧洲各国现在最怕的,就是特朗普和普京私下达成协议,然后再强加给乌克兰。可不管基辅和布鲁塞尔多不情愿,这次会晤很可能会左右俄乌战争的走向,甚至可能决定泽连斯基的政治命运和欧洲未来的安全格局。
实际上,“双普会”之所以选在这个时间点,本身也是政治时机逐渐成熟的结果。
2025年夏天,俄乌冲突已经进入了第四个年头,战线基本僵固。俄罗斯占领的事实几乎不可逆转,但前线的战斗仍然在持续。如果没有重大改变,这样的局面很可能会一直维持下去。
俄罗斯虽然在战场上目前处于优势,但长期战争造成的根本性伤害,却正在让莫斯科持续失血。普京在停火的问题上一直态度强硬,但更多是为了面子和巩固在谈判桌上的优势,其实他也不想继续打下去了。今年以来,特朗普频频抛出橄榄枝,已经给足了他台阶。他现在出面,既顺应了形势,也可以向国际社会传递 俄罗斯依然可以凭实力和世界头号强国平起平坐谈条件的信号。更重要的是,俄罗斯需要在西方的外交裂缝彻底愈合前,用一份协议把战线冻结,把战果锁定。
而在美国这边,特朗普上台后就把推动俄乌停火当成自己的标志性政绩工程。他不断调整对乌军援节奏,一会儿停,一会儿又给,既是在摸乌克兰的底,也是给俄罗斯传递谈判的信号。过去半年,美俄乌和欧洲围绕停火已经斗了个你来我往,该打的牌都亮得差不多了,彼此的心理底线也都摸透了。眼下,乌克兰战场马上要进入冬季,不利于大规模野战,俄军的夏季攻势正在收尾,这时候开谈 时机正合适。
至于为什么把乌克兰和欧洲排除在外,老羊觉得这其实是特朗普打的小算盘。
我以前就说过,特朗普急于推动俄乌停火,不是热爱和平,而是“无利不起早”。根本原因有两个,一是修补美俄关系,这关乎美国的战略利益;二是捞个“和平总统”的名号,这关乎他个人的政治遗产。为了尽快达成协议、减少麻烦,他完全可能先和俄罗斯敲定一个“和平框架”,然后再把结果直接甩给乌克兰和欧洲。在这样的局面下,乌克兰和欧洲的利益,自然不会是他的优先考虑,更别说他会真心去听他们的意见了。
实际上,从今年年初美俄在利雅得第一次对话,就能看出双方谈的根本不只是怎么结束乌克兰战争,而是怎么启动美俄关系正常化的进程。
当时,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说的原话是:“同意建立磋商机制,解决双边关系中的棘手问题,以采取必要措施恢复各自外交使团的正常运作。”翻译成人话就是,两国要先搭建沟通机制,再让美俄关系一步步恢复正常。拉夫罗夫也证实了这一点,他说:双方不仅要尽快启动乌克兰和平谈判进程,同时也要为美俄展开更广泛的合作“创造条件”
既然要谈的是修复美俄关系的事,那欧洲被排除在外其实很正常,也没什么好抱怨的。对特朗普来说,结束乌克兰战争只是双边对话中的一个重要议题而已,所以接下来很多磋商,他也不会请欧洲人来旁听。这是美俄之间的事,和欧洲没直接关系。但偏偏欧洲到现在还搞不清楚状况,一直为没能参加接触而闷闷不乐。往轻了说,这是没有自知之明,往重了说,就是没有认清自己有几斤几两。
翻翻历史就会知道,每次战争结束后的和谈大会,本质上就是利益分配大会。这次美俄围绕俄乌冲突的所谓“停火谈判”,说白了也是利益瓜分——美国盯着的是乌克兰的战略资源,俄罗斯要的是乌克兰的土地。如果让欧洲上桌,就意味着要多一个人来分蛋糕,这显然不在美俄的计划里。欧洲想硬插一脚,只能凭实力和美俄谈。
问题是,欧洲现在根本没这个实力。特朗普能绕过欧洲直接和俄罗斯谈停火,根本原因在于,美国到现在依然是乌克兰最大的军事援助来源。离开美国,不管是欧洲还是乌克兰,都没有能力单独挡住俄罗斯的进攻。
所以,尽管欧洲官员声嘶力竭地表示,“美苏领导人过去在雅尔塔会议上瓜分欧洲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”,现实却不会因此改变。就像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说的那样:“你不在餐桌上,就会出现在菜单上。”这回,欧洲不但没资格上桌分利益,反而成了美俄利益交易中的一部分。这场停火谈判,很可能就是21世纪版的“雅尔塔会议”。
特朗普拼命推动俄乌停火,还有一个个人的私心,那就是为了“诺贝尔和平奖”。
特朗普从来不掩饰自己对这个奖的渴望,也不掩饰至今没拿到的失落。今年1月20日就职演说那天,他就说:“我最引以为傲的遗产,将是成为一名和平缔造者。”
其实在第一个任期里,他就已经努力过一次了。2019 年 2 月,他对外炫耀说,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提名他竞逐诺贝尔和平奖。结果没多久,《朝日新闻》却爆料,说安倍其实是应美国政府的请求才提的名。原来是2018年6月,他和金正恩在新加坡第一次见面之后,美国官员为了拍他的马屁,主动找到安倍要求帮忙“走个程序”。
虽然第一任期没有得偿所愿,但特朗普一直没有死心。这些年他不断放话,说自己迟早要拿这个奖。对堂堂美国总统来说,这种执念一方面是因为诺贝尔和平奖能带来国际声望,另一方面,也是因为他想获得美国历史上“最杰出的政治家”这个头衔。
历史上,美国总统里拿过诺贝尔和平奖的只有四位:调停日俄战争的西奥多·罗斯福、推动成立国际联盟的伍德罗·威尔逊、不遗余力为国际冲突找和平方案的吉米·卡特,还有就是倡导多边外交、推动核裁军的奥巴马。尤其是奥巴马的获奖,简直成了特朗普的一个心病。他一直想比奥巴马更胜一筹,因此在这件事上也不能输。
所以,这一任上台之后,他就开始为自己的“和平奖履历”增加功绩。最近他更是不停地向全世界抱怨,自己在短短五个月里已经阻止了五场战争,就算做了这么多事,可还是没人把和平奖颁给他。
他说的阻止了“五场战争”分别是,印巴冲突、刚果(金)和卢旺达的冲突、以色列和伊朗的冲突、泰柬边境冲突,还有最近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达成的和平协议。
不过,实际情况却有很大的水分。虽然这些冲突的停火多少都有美国的身影,但很多都是当事国自己谈出来的,并不是美国一手调停的。比如印度就公开否认,印巴停火是特朗普调停的结果。说白了,特朗普这是把所有能沾边的和平成果都往自己脸上贴,就是为了给自己获奖增加筹码。
不过,那些被卷进去的小国却不能无动于衷。他们看得出来特朗普对诺贝尔和平奖的执念,为了投其所好,只能硬着头皮提名他,以此作为讨好他的一种手段。到目前为止,巴基斯坦、以色列、柬埔寨、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都表态要提名他角逐诺贝尔和平奖。
但问题是,俄乌战争和加沙冲突,成了特朗普“和平履历”上的两个大污点。
他在竞选时放过狠话,说就职后 24 小时就能让俄乌战争结束。可半年过去了,炮声依旧没停。乌克兰议会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梅列日科甚至在今年 6 月 23 日,正式撤回了去年 11 月提名特朗普参选诺贝尔和平奖的申请。
于是,在接连“调停”了五场冲突之后,特朗普信心大增,决定趁热打铁,把俄乌停火当作冲击诺贝尔和平奖的关键一战。
那么,这一次特朗普的“领土互换”方案,到底能不能谈成呢?
在回答这个问题以前,我们先得搞清楚,这个所谓的“领土互换”到底是啥。目前美国没有透露太多的细节,但外界流传最多的版本是这么说的:乌克兰承认俄罗斯对整个顿巴斯地区和克里米亚的控制,在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就地停火;作为交换,俄罗斯归还除了这些地方以外的乌克兰土地。
如果特朗普最终的“领土互换”是这个方案的话,与其说是“互换”还不如说是拿乌克兰的领土送人情。
因为乌东四州总面积有 10.9 万平方公里,俄罗斯占领了73%。乌克兰虽然手里只有 3 万平方公里,可里面有不少关键城市,比如赫尔松州、扎波罗热州的州府。而在顿涅茨克州,乌军还控制着大约 7000 平方公里的土地。相比之下,俄军在乌东四州之外占的土地只有 1300 多平方公里。
因此,土地无论怎么换,哪怕乌方只用顿涅茨克那 7000 平方公里去换俄军那 1300 平方公里,也是亏本买卖。更别说,这个所谓的交换,实际都是在拿乌克兰的领土作筹码,这就更让泽连斯基政府难以接受。而且,乌克兰修改后的宪法已经明确规定,任何人没有权力代表乌克兰放弃本国领土。换句话说,即使泽连斯基同意,他也没有能力执行这种交易。唯一可行的办法,就是进行全民公投。
所以,“双普会”的消息一出,泽连斯基就强硬表态:乌克兰不会用领土换和平。
不过,强硬归强硬,真要坐上谈判桌,还得看实力。现在乌克兰经济萧条、战场被动,又严重依赖外援。如果特朗普真决定牺牲乌克兰的利益换取停火,基辅并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。这也是为什么外界一直说,乌克兰很难摆脱“筹码”的命运,战争的结局,很可能不是由它自己来决定的。
欧洲那边,对“领土互换”同样充满警惕。8 月 9 日,英法德发表联合声明,强调要保护“欧洲和乌克兰的安全利益”。这话听着冠冕堂皇,但其实就是担心美国和俄罗斯关系解冻了,会对自己更加不利。但他们自己也清楚,这种担心多少有点无奈,因为从一开始,他们就被排除在核心谈判圈外,再多声明也改变不了现实。
眼下,全球的目光都盯着特朗普,看他怎么说服普京。如果他真能让普京点头,再逼泽连斯基签下协议,那无疑是他最大的政治功绩,离诺贝尔和平奖也更近了一步。
不过,作为美国史上最“不按套路出牌”的总统,特朗普的狂妄自大和反复无常,让人很难用常理去预测他。这不,也许是怕外界对会晤期待太高,他在 8 月 11 日的白宫记者会上又给阿拉斯加会晤降了调,说 15 日跟普京的见面只是“试探性”会谈,结果可能好,也可能糟,重点是开启“建设性的对话”。
所以,这场会晤到底是停火的转折点,还是特朗普在全球舞台上的又一次“政治秀”,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了。
全国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